许涛:努力开创教育开放发展新局面

来源:佚名      浏览次数:641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司局长笔谈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学思践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内涵

“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贯穿始终,统领全局,指引方向,这是我们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的关键点

迈进“新时代”,极大地赋予了教育对外开放崇高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这要求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质增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育综合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

凝聚“新思想”,极大地增强了教育对外开放内生动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开启“新征程”,极大地点燃了教育对外开放实干热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必将更加提振教育对外开放战线同志们的士气,更加有力地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深入剖析,明确教育对外开放新思路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是顶层设计逐渐完善,颁布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系列文件。二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14个省(区)、市签署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构建全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引领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达到61%。三是中外人文交流事业打开新局面,建立八大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四是双向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输出国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五是国内国际教育资源统筹形成新合力,截至2017年9月,审批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593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机构和项目1288个。六是积极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重视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设立42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备案395家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全覆盖。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开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质量和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综合改革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着力促进“三个转化”,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即从规模向质量转化,更加注重规模和质量的协调性,提高留学教育质量,提升涉外办学水平,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内涵式发展;从速度向实效转化,更加注重双向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人文交流各方面实际作用,增强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效益;从广度向深度转化,更加注重增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明显短板。

三、埋头苦干,开启教育对外开放新征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到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是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新格局。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要求,以省部共建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形成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络;充分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推进计划、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加快培养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战略人才。

二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新机制。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丰富内涵,办实用好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今后一段时期,要以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契机,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完善相关制度、打造品牌项目、开展理解教育,加强人文交流机制建设;通过深化与世界各国语言合作交流,促进语言互通,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传播中国理念。

三是形成教育“中国标准”。在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学历学位互认工作,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加强与国际教育质量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制定,让标准的进步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