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型家庭教育 是捷径还是歧途?

来源:新东方      浏览次数:886


 

一个19岁的女孩子应该怎样生活?也许正在大学的校园里浸染在书香里;也许雀跃着脱离了孩子的身份,积极地策划自己的未来;也许因为甜美的青春,经常觉得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只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像张贵英一样。张贵英何许人也?关注社会新闻的人都明了,作为持枪杀人抢劫犯周克正的女友,这个花季少女正身陷囹圄,面临法律问责。她的花季似乎正在早早逝去。这一切,究竟源于什么?

  新闻回放:115日下午,周克华女友张贵英一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开庭审理。案发时张贵英年方19,以其"90后女友"身份被舆论广泛关注。据悉,交往之初,周谎称哈佛毕业生,有家族企业,张认可被包养。后周告知张自己是"很坏很坏的人",并向其展示枪支,张依然继续和这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神 秘男人交往。案发后,张的父母表示并不知情,其奶奶则说:"孙女一直都很乖巧,不知道怎么被坏人带坏了。"

  对于这个步入歧途的女孩,有人说她是非不分、助纣为虐,有人说她爱慕虚荣、出卖青春,有人说她不过是识人不明,所托非人,有人则说她是想走捷径却走上 了歧途。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假设她真的碰到一个哈佛的海归,真的能够提供给她每月一万的"包养费",她真的能够因此过上优越的生活,甚至能够接济自己的家庭,那么,她面对的,也许将不是冰冷的牢狱,相反是一些掺杂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目光。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评价标准中,这不无可能。否则就不会有以下相关的 事件:

  2009年,针对电视剧《蜗居》中自愿选择当"二奶"去谋取幸福的海藻这一角色,社会各层面进行了多方讨论。

  2011年,上海检方曝光一起"女中学生卖淫案",涉案20多名少女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多数为在校中学生,其中包括三好学生和未满14周岁幼女。

  自20126月开始至今,一场富豪相亲海选活动已经在全国10多个城市过境,并且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多地的6万佳丽报名。很多人默念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激励自己。

  上述事件并不是个案。正如电影《非诚勿扰》中那句著名的爱情观语录"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虚荣攀比的"务实"主义正在侵蚀着很多女孩的思想,其背后浮现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包括人生态度、择友态度、婚恋态度在内的价值观的扭曲。值得警醒的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已经根植于当前社会,瓜分着普世价值观的一席之地,并且呈现大众化、低齡化的趋势,可怕的是已经渗透到青少年单纯的生活中,在他们的成长阶段中,眼高手低、胸无大志、坐享 其成、急功近利之风渐渐盛行。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对于常见问题的想法中略见一斑:

  当问及孩子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孩子回答说:"有好多好多钱,住大房子开好车。"有的孩子回答说:"不用学习,天天玩。"有的则说:"考重点中学,考上好大学,挣钱报答爸妈。"

  问及怎么规划孩子的前程时,有的女孩家长说:"女孩子学习差不多就得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以后找个有钱的不用拼死拼活。"男孩家长的想法则是:"希 望他出人头弟、光宗耀祖。"或者是:"不好好学习,将来挣不着钱,连媳妇都娶不着。"对于社会上一些妙龄女子"求包养"的新闻,不少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 甚至有人会说:"当二奶也是一种本事。"

  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孩子和家长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唯金钱论,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期待不劳而获,越来越看重享受。这和整个社会的浮躁 有关,各种不择手段的"成功""发达"引发了人们的虚荣与嫉妒,让实用主义、急功近利思想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在学校里实用主义表现在方方面面,用"语数英"挤掉"音体美"科任课时间,用灌输知识代替自主思考,用标准答案秒杀多样性答案……一切都以最大效率地 保证升学率为准。家庭也不惶多让,早早培养那些有助于推优和加分的"兴趣",把学习作为日常行为的惟一指导要素,拿孩子的成绩到处比,误把嫉妒和虚荣心当 成上进的动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干家务活?那多耽误时间,腾出时间多学习才是硬道理!看漫画、杂志、小说这些闲书?那多没用,快去看作文选、名著和科普!德育和价值观教育?土得掉渣儿,现在谁还讲那个!就这样,教育渐渐失去了它本身关于教化德行、塑造品性的功能,就像一个黑洞,无声无息中吞噬着孩子原 本快乐、坦然、知足常乐的灵魂。从比较一分两分的多少,到比较红领巾和绿领巾的颜色,从三好生和后进生比到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然后比工作,比吃穿,比房子,比存款,比家庭,比孩子,周而复始。比来比去,道德完败于利益,尊严趋从于现实,虚荣伪装成积极上进,蝇头小利取代了志达高远。在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 一代人,金钱观、婚恋观、家庭观哪一样能"出淤泥而不染"

  当金钱和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急功近利的思想必然当道,想走捷径,想等着天上掉馅饼的现象也就无可避免。我们无疑该反思教育的缺失了,如此种种,正是 因为家长和老师没有教导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应该如何做事,应该如何生存,应该如何生活。或者说,连我们成人自己都迷失了,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能被接纳的和值得骄傲的。如果我们孩子的生长环境并不是一方净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指望收获纯净呢?

  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然而,在各种短视行为大行其道的今天,这句古训的声音已经微不可闻。

  欲速则不达。这意味着,世间也许没有捷径。能力需要时间和付出来修炼,成长需要高远的目光和耐心的等待。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要把孩子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焦虑、抑郁、压力的围困中,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要怎么做给孩子看?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