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来源:佚名 浏览次数:429
缺乏自信其实就是自卑,那么你觉得的在你身上或你的周围有那些具体的行为是自卑一种表现呢?……
在面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增多、舆论导向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凸显、学校学习竞争压力加大等,由此诱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市有10%-30%的青少年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保证青少年正常学习和交友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二是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三是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四是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五是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六是焦虑,心理烦躁不安,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等。由于青少年尚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期,认知能力还不够强,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时矫正,有的甚至走向犯罪,走向自杀。
二、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建议
(一)家庭教育方面:溺爱,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及时满足,刁蛮任性,不顾及别人感受;父母文化层次低,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或苦口婆心的絮叨,使孩子形成逆反和叛逆,遇事冲动,无法获取处理应对问题的良性技能,从而导致生活中感到压抑和孤独,学习、人际关系中的焦虑、自卑等;父母期望值过高,将自己在人生或工作中的未实现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整个家庭以孩子学习为重心,对孩子处处要求完美,使孩子压力加大,经不起挫折考验等等。
建议:
1、加强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让自己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2、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爱。没有阳光,万物不能生长;没有关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健康成长。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爱不等于无条件的迁就和溺爱,而是当孩子自暴自弃时,当孩子落后失败时,当孩子在众人面前给你出丑时等等,你可以批评他的行为,但是不论发生什么,都不放弃对她(他)的爱,爱是责任、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的爱来获得力量,父母的爱,是孩子形成自尊、自爱、自信、安全感以及其他一切良好品德的基础。
3、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正常的“父、母、孩子”三口之家,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孩子依恋父母,敬重父母,三人之间的“三边”关系都是“正性”的情感,如果父母之间关系出问题,孩子就会处于“分裂”状态,因此,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能推动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4、正确处理自身的矛盾。父母在面对自己的情感困惑、工作压力与痛苦时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隔离在亲子关系之外,而不应当让孩子来承担责任。
(二)学校教育方面:重宣传轻行动,不少学校虽然表面上注重宣传,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行动上,却忽略如何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忽略去提高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被动轻主动,不少学校虽然配备了心理老师,但更多的是鼓励学生面对心理问题及时咨询老师,而心理老师很少主动作为,主动出击,提前预判,未雨绸缪;重分数轻情商,以成绩论成败,以分数作为年级老师评先评优的依据,造成在教学中以不断追求分数的最大化为目的,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而实际上情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学生轻教师,不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的是有问题的学生,而忽略有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正常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建议:
1、加强学校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2、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重在预防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点”对“点”的个别辅导到主动思考、主动出击,从单一的矫治性辅导逐步过渡到对个别群体的提前预判,提前介入,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在萌芽中得以修正。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栏、校内广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心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学校可通过家长会或是定期与不定期的通过电话、网络或信息与家长建立沟通与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变化情况,力争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协作的局面,共同处理好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心理矛盾。
5、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学校应根据规模大小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流于形式。
(三)社会认识方面: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社会上普遍上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教书育人天经地义的就是学校的责任,而忽略了父母、家庭的教育才是孩子第一任课堂,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重理性认识轻实际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愈发认识到心理健康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对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认识,然而,在实际支持上,对治理那些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娱乐场所、学校周边不良环境,造就一个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方面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建议:
1、坚持正能量的社会舆论导向。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收入的贫富差距拉大,人际冲突的增加,很容易让尚处在认知力还不够强、明辨是非能力还不够明确的青少年心理发生扭曲,所以,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正能量的社会舆论导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2、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职尽责,清理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比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合规范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
3、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知识。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造就一个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下一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