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 正文

“厌学”的背后

来源:佚名      浏览次数:56555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位班主任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们班的一个女生A,新学期开学后不愿意上学了,每次返校都找各种理由不想回来,返校的路上还会哭。好不容易回到学校,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说自己想家,哭哭啼啼打电话让爸爸妈妈来接自己;在学校的时候心不在焉,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也明显下滑。现在,家长和老师做了很多工作,还是没有用,女生A的爸爸妈妈想找我聊聊。

不久,他们就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父母走在前面,似乎还在争论着什么,女儿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跟在后面。请他们坐下来后,我和女生A的父母交流了几句,反应的情况和班主任说的基本一致,女生A也表示愿意和我聊一聊,但希望能单独和我聊。在和女生A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有一个比她小6岁的弟弟,弟弟的出生给她带来了陪伴和快乐,也带来了很多烦恼,她觉得父母偏爱弟弟,有时明明自己没有做错却因为自己大而要受到批评。这些让女生A内心变得有些敏感,尽管随着慢慢长大和弟弟的关系也不错,但心里孩子觉得父母不太喜欢自己。而且爸爸妈妈经常会吵架,有时吵得很凶,还会动手,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女生A只有躲在角落里流泪。一次,妈妈曾无意地问她:如果我和你爸爸分开了,你跟着谁?可妈妈这句无心的话却让女生A的心凉到了底,巨大的不安笼罩了她的内心。而寒假时,她觉得爸爸妈妈吵得越来越厉害了,女生A也试着去劝他们,但是没有用。看着争吵的父母,女生A心底的不安越来越重,但又无可奈何,她觉得也许自己可以看着他们,那样就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了,最起码爸爸妈妈不会分开,不会离开她……

通过和女生A的交流,可以看出来,她所以不想回学校,并不是她不愿意学习,更不是不想上学了,而是父母之间关系问题给她内心带来不安,让她根本顾不上考虑学习的问题。她只想在家里待着,好好的看着父母,别让他们分开,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离开自己。在接下来跟她父母的交谈中,女生A的说法也得到了证实。我从以下方面给了他们几点建议:

1.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不但能理解,而且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的”。

对很多父母来说,总认为家里要个二胎只是大人的事,很少正式地和孩子谈这个问题,即使谈也只是简单得说一些诸如“你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今后就有人和你玩了”之类的话,而很少或者从来不谈弟弟或妹妹的到来到底会让她受到哪些影响。这些会导致孩子觉得“你的到来抢走了我的东西”、“我不喜欢你”,而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大的让着小的”又让不少父母在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去批评、指责大的,哪怕这件事是小的引起的,“你也应该让着他(她)”。两方面的因素之下,大的孩子内心就会失衡,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不好。再大一些内心力量强的孩子就会找着机会收拾、攻击小的,或者和父母对着干;而内心力量不足的孩子就会自责,或者自暴自弃。

在和女生A父母的交流中我告诉他们,要正式地和她谈谈弟弟出生前后父母照看她方式的变化,让她真正能从心里理解,同时告诉她其实父母一直都是爱她的,在父母心里对她的爱,并没有因为照顾的减少而有改变。另外,今后在对待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要求“大的要让着小的”,而是要区分“是非”,否则,不仅对大的意味着委屈,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小的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2.有问题两人多沟通,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结婚是两个成长经历和背景不同的人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在一起过日子,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尤其是在过了婚姻的新鲜感,孩子、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的时候。但既然是走在了一起,就要试着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总是待在自己从小形成的框架里不肯出来,却不断地指责对方,甚至习惯于通过孩子般的简单方式发泄情绪。遇到问题要能够携手同心地想办法去解决,即使解决不了彼此也是互相扶持、互相温暖。另外,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尽可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大人可能觉得无所谓,尤其是在情绪到来的时候可能不自觉地就会进入“斗争”状态,但我们却往往会忘了:在我们斗意正酣时,受伤、难过的却是那个待在角落里、被我们忽视了的孩子。

3.和孩子解释清楚让她不安的那个问题

弟弟出生以后父母对待自己方式的变化本来就让女生A觉得内心有些不安,觉得自己不受父母喜欢,内心变得敏感。而妈妈那句无心的“如果我和你爸爸分开了,你跟着谁?”在她的心里埋下一根看不见的刺,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她心里泛起波澜。妈妈了解这个问题之后泪流满面地解释说自己并有没真的想离婚,当时只是无意想到了这个问题就问了女儿,没想到女儿却记在心里了。只有解释清楚,让孩子内心不安的根源消失了,才能真正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

随后,父母和孩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和沟通,把弟弟出生后对待她方式变化以及妈妈那句无心的话都做了解释,女生A最后也表示了理解。爸爸妈妈当着女儿的面表示今后他们会多交流,尽可能的不吵架。随后的日子里,他们一直在努力地调整着自己,女儿一直担心的父母吵架问题有了好转,家庭氛围变得好了起来。女生A的状态慢慢地也安定了下来,上课能开始专心听讲了,课下也能完成作业,在学校的时候会经常打个电话和父母说说话。

教师反思

当学生或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就事情说事情,而要努力通过表现看到事情背后的实质,弄清楚孩子的行为的目的。就像上面这个不想上学的女生一样,如果我们因为她不想到学校、在学校不安心学习这一表现就简单认为她不想学习,或者努力告诉她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要求到必须到学校去,而不能看到孩子背后的真正原因,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会给孩子不安的内心带来更大伤害。

就父母来说,良好的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家庭就没有孩子的顺利成长。作为成人,夫妻双方在遇到问题时要尝试寻找可行的办法,在协商、沟通中努力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能简单互相指责、抱怨或者是孩子般地宣泄……那样,不仅仅无法解决两个人之间出现的问题,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

另外,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今天,父母不能简单地把二胎问题当作夫妻双方两个人,而必须考虑到家庭的第三个人——孩子,家里增加个人这件事的影响和意义绝对比买个冰箱、彩电,甚至买个新房要重要得多很多。最起码要和孩子说明白:弟弟或妹妹的到来会给她带来什么影响,他(她)会面临哪些变化,同时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尽管有变化,但父母对他(她)的爱并不会因为这些变化少一点,父母“还像原来一样爱他(她)”;另外在第二个孩子要推行“讲理”的“爱幼”,而不能不管谁是谁非都让大的“背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