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 正文

自我成长的减法思维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次数:26053


 曾有人问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如何能创造《大卫》这样伟大的作品?他说:“当那块石头在我面前时,我看见了大卫,他就在那里,我只是把多余的石头从他的身上凿去。”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专业成长也是这样。它绝非一味地“做加法”,而是自觉地“做减法”,去掉那些多余、妨碍成长的因素,最终唤醒更好的自己。

 “共融共生”是我矢志追求的教育愿景。“融”即融合,“生”即生长。从“不融不生”到“融而不生”,再到“共融共生”,这3个递进阶段“做减法”的过程,正是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主线。

 减压:引体向上和俯身下蹲

 2011年9月的重庆骄阳似火,恰如初登讲台的我那满腔的热情。但挑战突如其来,我被安排中途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这个班以“难缠”出名,焦虑的我拿定主意——先下手为强,给学生一个下马威,第一时间树立班主任的威严。

 见面第一天,教室里非常热闹:“老师,您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吗”“老师您好漂亮、好年轻”……“糖衣炮弹”之下,我却面沉如水,尽力压抑想与他们亲近的冲动,一板一眼地读起班规。很好,严厉是如此“高效”。瞧,他们不再嬉闹。但这样的“师道尊严”,在我和孩子之间立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看似井然的秩序之下,却蕴含着不稳定的因素。

 无法相融,何谈相生?当我刻意排斥师生融合时,学生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他们大多是个性鲜明的孩子,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冲突频频发生。矛盾在校运会上爆发,我们班的集体项目输得一败涂地。

 教不善,师之过。看着沮丧的孩子们,我自责不已。班主任定位的偏颇,必然导致引领效能的缺失。那周班会课上,我带头反思检讨,孩子们也纷纷敞开心扉。压力虽然很大,但我们终于真正开启了双向的交互与接纳。

 如何正确“减压”?我不再故步自封,转而积极向前辈请教。先学习,再实践,再总结,我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管理之道:先做“引体向上”,努力充实班主任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让教育的管理与引领日渐从容;再做“俯身下蹲”,以平等的身姿与孩子们对视,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孩子们的成长细节。春风化雨,班级风气渐变,师生个体逐渐融为整体。一个个单独的音符,开始协奏出和谐的旋律。

 减速:请静待花开

 和谐氛围逐步形成,班级管理渐入佳境。我长舒一口气,脸上写的不仅有笑容,更有踌躇满志。科任教师动起来,家长动起来,学生一起动起来,忙得不亦乐乎的我却没有察觉到新的问题即将暴露。

 某天日常批改作业,一个没署名的作业本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密密麻麻重复着一个词——秋天。什么情况?反复研究这稚拙的笔迹,是彤彤!那个听写21个词错了16个、“秋”字多次写错被我一通批评的彤彤。我心头一震,虽然这份作业并非我直接要求,但当初那种急于求成的态度无疑刺激到了孩子,甚至让她在付出这份努力的同时,都不敢留下自己的名字。

 自责与反思涌上心头:为人师表,接受孩子的优点容易,但正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成长轨迹更难能可贵。

 共融是共生的必要前提,但共生却并非共融的必然结果。何以融而不生?究其根本,我没有充分洞悉孩子的不同天赋和特点,更没有把握好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这两个角色的转换。学科本位会泯灭孩子的多元发展,揠苗助长不如在悉心浇灌之后静待花开。反思之后,我将那天的班级“午间十分钟”全部留给了彤彤,让她在同学的赞赏中完成了题为“我真棒”的绘画作品分享活动。

 放慢脚步才能看到风景,求同存异自然百花齐放。“我真棒”主题活动随即在全班展开,钢琴小王子、棒球小子、围棋高手、手工达人等不断涌现。家长们也兴奋起来,家校合力将“我真棒”活动拓展为“我们真棒”系列活动。除了自我展示,孩子们还可选择自己特别欣赏的同伴,为他们的优点点赞。被点赞的小朋友心花怒放,被小朋友认可的荣光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再后来,活动主题更拓展为“假期见闻分享”“好书推荐”“爱上古诗词”等,班级教育生态日益充满活力。

 让孩子有平台习得,有舞台展示,有擂台PK,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慢慢萌芽,逐渐升华为他们的内驱成长力,进而在师生、生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效应。

 减繁:大道至简守初心

 教育很繁复,白首穷经,难窥堂奥;教育也很简单,教学相长,共融共生。

 减繁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将教育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

 师生交流的方式如何更坦诚直率?“你觉得我们班有哪些不好的现象?有何建议?”“班级问题我发现”调查让孩子们自主调研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策略。“班级公约我参与”主题讨论紧随其后,很快,4条班级公约相继出炉——举手发言善倾听,文明玩耍乐互动,认真两操健身心,爱惜图书巧收纳。班级存在的问题,在师生联动中迎刃而解。

 常态事务的处理如何更快捷高效?“班级事,大家说”每月一次,师生民主讨论,达成共识自觉遵守。以清洁事务为例,“班级清洁责任认领表”将相关事宜分为4个板块,一批动手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孩子被聘为“金牌指导小老师”,负起技能传授、过程管理职责。夯实基础后,正式启动责任认领。每周五的品德课,值日班长反馈,全员进行讨论,班级协同能力日益提升。

 教育格局的拓展如何更务实推进?“湖广会馆”活动中,学生走进明清建筑群;“扎染坊”活动中,学生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参观消防队、自来水厂、博物馆、科技馆等,从三尺讲台到大千世界,尝试做减法的我们,反而拓展出教育的更多可能。

 守望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追求教育智慧,我们一直在做减法。减到极致,趋向的是师生“共融共生”的愿景,唤醒的是班主任专业成长道路上更好的自己。

 (作者蒋金绵、曾菁,单位均系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曾菁系本文指导教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