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阁楼上的光》
当读到这封掷地有声、言辞恳切的邀约信时,脑海里浮现出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小诗《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是啊,“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你不选择,他不担当,我不行动,“星星”就会“灰蒙蒙”。
在这个信息泛滥、浮躁功利的多元时代,教育不仅需要有人去担当和坚守,还需要有人用常识、思考、行动和记录去对抗断裂、遮蔽与遗忘。没有灵魂和信仰的暗夜是危险的,在这个怀疑一切的年代,我们还是应该有高贵的思想之光照亮内心。
一个人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他的良知、责任和关怀力的大小。我们这个时代不仅需要以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仁爱精神,还需要以社会参与和承担为核心的责任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能太狭隘,应该有赤子之心,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除了应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之外,还应该有开阔的视野、担当的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境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国当今不少人选择职业太功利。其实,一间教室同样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三尺讲台同样可以俯察桃李之盛。我们或许无力改变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让灵魂像先贤圣哲那样超拔,先改变自己,继而改变自己的教室,改变自己的学生,哪怕力量很微小,但也是在改变着中国教育。
教室,是形成自己规则与文化的地方。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生长中的 “小国家”或“小社会”。有关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一切:行为与规则、规章与制度、道德与规范、榜样与底线……全都要同步建构而成。而它们的建立,其实也就意味着一个小国家或小社会的形成。现在有什么样的教室和学生,就意味着我们这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未来。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需要更多的“好老师”涌现。因为好老师就是一个好范本,无论是道德层面、知识层面、思想层面,都会在孩子的一生中烙下深印,甚至引领他们一生发展的方向。人们常言“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信然。一个人一生能遇到几个好老师,绝对是人生之大幸!我说这话一点都不过分。有人曾说:一个人哪怕再成功,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他的一生也是很茫然的。但有了一个好老师就不一样。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一个很精彩的表述: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成为教师,成为明日之师、明白之师、明亮之师”“在一方教室里做孩子心灵的点灯人”,我希望这能成为更多青年学子的梦想。
“让我们一起种下教师的梦想种子”。哪怕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泥塘,也要努力把自己开成一朵高贵的莲花。虽然作为教师我们影响力有限,但起码这个泥塘里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请记住:别人烂掉不是我们烂掉的理由,别人堕落不是我们堕落的借口。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不管我们的生命多么卑微,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首先把自己“立”起来,使自己丰富起来,使自己强大起来!无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么令人沮丧的环境,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怎样令人焦虑的现实,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自己立自己,自己培养自己,自己丰富起来,自己强大起来。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貌,而是那份不顾一切的闯劲。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警戒之言穿越岁月的风尘,回响在耳畔。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无论远方还是身边,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封闭的孤岛,这个世界的人都与我息息相关。无论多么崇高的事业和精神征战,都别忘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别忘了高贵的良知,别忘了我们出发的理由……
(常作印 北京市丰台二中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