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驱走职业倦怠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次数:4187


 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教师行业更是如此,经常听到许多入职两三年的年轻教师抱怨工作没有意思,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是三个因素:工作重复性大,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等周而复始的重复劳动让年轻人产生了“审美疲劳”;工作价值的“潜伏性”,小学教师的工作烦琐杂乱,千头万绪无不牵扯大量的心力,绝大多数都是“奠基工程”,让老师们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工作挤占生活空间,许多年轻教师空有许多兴趣和才艺,却没有闲暇实践,远离了生活里的芬芳与美好,心中还能有多少快乐呢?如何驱走职业倦怠,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对策:

 用研究学习冲淡职业倦怠。步入教学岗位两三年后,新鲜感逐渐褪去,容易对未来产生迷茫。其实在教育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无论是学生个案的分析与应对,还是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都暗藏着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和方法,如果细细研究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特殊学生,他们有的自闭,有的抑郁,有的智力残缺,有的社交退缩,还有的具有攻击倾向,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我自费学习了基础的沙盘游戏治疗、人本主义心理疗法,考取了心理教师上岗证,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论文与随笔,最近我们又在进行VR与德育的整合课程实验。有的教师一味对学生抱怨、对学校不满,怀揣满满的心理垃圾,最后伤人伤己,倒不如积极提升教学技能,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教育之乐,唯有走出自己“狭隘”的舒适区,才能真正走向广阔的育人天地。

 寻找教育教学中的“新增长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掘自己的特长,把特长与工作无缝衔接。有的老师善于逻辑,能够将错综复杂的文理梳理得清清楚楚,有的老师长于辞章,能写出文采斐然的“下水文”,有的老师将自己的长处作为职业规划的“新增长点”,并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长处,避免浑浑噩噩混日子。以我为例,我的课堂表现力与应变能力平平,与区域内的高手不可同日而语,但文字功底尚可,且有记录反思的习惯,因此我从工作第三年便明确了自己的教科研方向。其实每位教师都一样,大家在明确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新增长点”之后,便可以苦练内功,静待花开,同时一定要坚信:“只要热爱教育,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忙里偷闲拥抱美好生活。许多教师的苦和累缘于将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久而久之,留给自己与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糟,最终还是影响到工作。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厘清生活与工作的边界,把握属于自己的芳华。教育是一个以输出为主的工作,同时会吸入许多负能量,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释放那些负面情绪,聊天、运动、音乐,哪怕是一杯咖啡的闲暇,都可以让我们获得短暂的释放。如果条件具备,可以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在短暂的出走后,再看我们的教育工作,也许会有“小别胜新婚”般的柔情与蜜意,只有让生活的甘甜沁入我们的心脾,我们才能用这一汪清泉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教育充满了全新的内容与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学习;面对家长和学生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我们要明确职业规划中的“新增长点”;当然,我们也要明确工作生活的界线,一定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想让学生次第盛开,先要让自己鲜艳起来。有了职业的追求和生活的热情,职业倦怠自然离我们远去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龚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