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促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次数:46099


 国以人立,教以师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倾力打造“宜学之城”,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市教师工作以教师队伍现代化、专业化、均衡化为目标,以育师德、提素质、促发展、推改革、抓落实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工作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师德为魂,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宜昌市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注重师德培育和违规查处“两手抓,两手硬”, 着重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宜昌市连续16年开展主题鲜明、全员参与、实效突出的“师德培育月”活动。通过典型引路、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师德征文、岗位练兵、联困帮扶、家访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师德培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坚持培育师德典型,形成鲜明导向。坚持评选宜昌市“十佳师德标兵”,推荐参评国家、省级师德标兵和先进楷模,先后涌现出“教书育人楷模”刘发英、“模范教师”陈发喜、“最美乡村教师”齐家兰为代表的先进教师群体。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全面建立师德档案制度和专项考评制度,将师德情况纳入各地各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对教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内容。

 发展为要,探索创建教师专业荣誉制度。恰当合理的荣誉是推动专业人才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自2015年以来,宜昌市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构建了专业分系统、晋升讲梯次的教师专业荣誉体系和系统性人才管理框架,有效助推教育人才专业发展。

 分层分类设计。出台《宜昌市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荣誉分教学、德育、教育管理3个系统,教育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两个层级,按教师总数的1%和2%控制。统一选拔机制。统一选拔对象,三大系统各自独立不交叉;统一评选标准,实施量化评审;统一梯次晋升制度,参评高一级荣誉原则上需具备低一级荣誉资格。跟踪培养支持。全面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力争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校长。

 素质为本,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是逐年增加培训经费。近3年来,市级集中培训投入经费共计620余万元。二是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市级建立教师管理中心,统筹全市教师培训工作,14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研训机构,基层学校注重校本研修,初步建立起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工作体系。三是逐步创新培训模式。探索确立了“问题导向、专家引领、互助协同、实践反思、共享发展”的教师培训模式,突出实践与反思两大基本环节,充分激发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为先,率先启动局管校聘管理改革。改革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顺应新高考和选课走班教学的要求,推动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特色化发展,选取宜昌市6所直属普通高中和2所中职学校,实施“局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了以“一备案”“二统筹”“三自主”为核心的新体制。“一备案”,即市委编办对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对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间的教师交流调配实行备案管理。“二统筹”,即市教育局统筹管理直属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职数,统筹管理直属学校教职工交流调配。“三自主”,即直属学校自主确定教职工岗位清单,自主开展教职工全员竞聘,自主负责所聘教职工的日常管理、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

 改革建立了以“四个转变”为标志的“局管校聘”用人新机制。实现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以岗求人”向“以岗聘人”的转变,“要我上岗”向“我要上岗”的转变。教职工以岗位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健全了教职工待岗培训和转岗退出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了用人单位自主权,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实现了“逼庸为能、逼懒为勤”工作目标。

 落实为重,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监督督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宜昌市创造性建立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年度专项督导和公报制度,研制出台评估细则和量表,有效落实全市教师队伍建设。

 突出重点内容,重点督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教师编制配备与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情况;注重结果运用,县级教师队伍建设年度专项督导的相关数据和结果,直接作为宜昌市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实行年度公报,教师队伍建设年度专项督导根据各县(市、区)评估得分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共4个等次,并将专项督导评估的情况与结果予以公布。

 (作者系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局长覃照)

上一篇:加法与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