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漂族”教育管理不容忽视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次数:29613


 《半月谈》近日刊发文章有言:随着大城市积分入学等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者将子女从农村接到城市居住。然而,许多随迁儿童进城后依然无人看管,成了“小漂族”。

 “小漂族”因父母工作地点不断变化而流动,这些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也缺少系统的学校教育,在城市中成了“被边缘化”“孤岛化”的群体。

 一方面,“小漂族”的家庭教育不乐观。与“留守儿童”相比,他们虽然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但家长平时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这些孩子缺少亲子交流,缺少和同伴的玩耍、相处。看起来独立生活能力很强的他们,精神上却很孤独。

 另一方面,“小漂族”的学校教育缺乏连贯性。父母频繁变换工作、变更居住地,致使“小漂族”不得不跟随着变换求学地点,不断去适应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学。这样,他们接受的学校教育就缺乏一致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小漂族”的“被边缘化”“孤岛化”“思想行为问题化”“中途辍学化”现象不能有效解决,就难以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小漂族”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容忽视,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全面关爱。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不能因为忙于生计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尽量留出时间陪伴孩子,增进亲子情感,给孩子温暖的家庭关爱。

 学校要构建平等友好的班集体氛围,形成教育和关爱的一致性。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氛围,让“小漂族”尽快融入班集体;组建互助帮扶小组,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小漂族”,让他们与大家共同进步;通过家访、家长会、QQ、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互通学生在家、在校的各种表现,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建好学生“成长记录册”,方便学生流动前后学校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教育和管理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疏漏、脱节、偏差和冲突。

 社会要构建教育关爱的长效机制,保障教育均等、优质和公平。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在农民工异地就业、返乡创业、子女就近入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让“小漂族”真正享受到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关爱活动平台,为“小漂族”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通力协作,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关爱网络,给“小漂族”以朗朗晴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钟乐江,单位系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