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气变化中培养综合思维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次数:18545


 课题名称:《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地理第一册》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设计教师:赵磊(上海市文来中学高级教师)

 创课主张:以复习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为抓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课堂,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

 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活动,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文以“常见的天气系统”复习课为例,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课堂活动,以期实现知识课堂向活动课堂、开放课堂的转变。

 “常见的天气系统”复习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主要有三个:

 “朋友圈”的故事——创设情境,重组教材,打造知识课堂

 活动设计:首先展示图片,教师提问:我们班有位同学的妈妈发了一张朋友圈图片并配文字“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位妈妈的话有没有科学道理?结合这两天的天气,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背景:传统复习课往往是梳理知识点,以针对性练习为主。然而,本节课的新授课是在高一开设,复习课是在高二开设,时隔一年,如果教师直接梳理知识点,学生会觉得简单机械,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创设以生活化情境为内容的课堂活动,学生由身边的感知来发现问题到地理事物的成因来解释问题,再回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论证问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上从生活中“台风、寒潮、梅雨”的天气现象入手,学习“气旋、反气旋、锋面”天气系统。然而,生活中也有其他天气现象,如果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与新授课相似,没有新意。而借助本班学生家长的朋友圈,“故事”正好又是发生在开课的前一天。正值秋季,窗外淅淅沥沥又下了小雨,凉飕飕的风透过窗户吹入教室,似乎为教学创造了绝佳情境。

 实施效果:接地气的活动设计答案开放,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认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有道理,这几天的天气就是最好的印证,并指出该现象属于“冷锋天气”,及时帮大家复习了“什么是锋”“什么是气团”等概念,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地理现象。也有学生表示“一场秋雨一场寒”不科学,有时候下雨会很闷热,比如梅雨,其他同学立即纠正“那不是秋雨”。还有学生认为这句话在上海成立,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就不成立了。根据学生开放式的回答,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不同地区降雨的成因不同,未来的天气也不同。

 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天气现象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结合这几天的天气分析“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原因,学生纷纷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学以致用,提高地理学习实践力;秋雨过后,气温下降,学生从时间尺度理解地理要素的变化,培养综合思维。

 头脑风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活动课堂

 活动设计:阅读图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比较冷暖锋的异同点(至少各3点)。要求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自主学习,3分钟内书写尽可能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钟后可以查找资料或与同桌交流;书写条数最多的小组,给大家反馈交流。

 设计背景:复习课的教学活动要将梳理知识与培养地理技能相结合,将突破难点与培养核心素养相结合,将智能训练与完善学习方式相结合。

 在学习地球运动、大气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否将抽象的大气现象和基本运动规律以可视、形象的方式予以表达,是大气相关知识和原理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而地理原理示意图,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和原理学习的内容载体。本节课选取“冷锋、暖锋示意图”,把大气运动规律和特征形象表达出来。然而,选好了合适的载体,如何设计活动、采用何种方式?如何多视角解读原理性图表突破重点?如果直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冷锋与暖锋的区别和联系,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任务难度有区别,可能导致学习分配不均,也可能出现“假合作”现象,活动看似热闹,实则混乱。

 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没有拘束的规则,可以自由思考探究。但有时间和任务的限定,用最短的时间书写更多的条目,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进来;再通过合作交流查漏补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实施效果:在3分钟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适时给予学法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示意图,关注细节,挖掘有效信息以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根据教师的指导仔细阅读示意图,归纳整理冷锋与暖锋的区别和联系。教师也在时间过半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要仅停留在“相同点”上,可以考虑书写“不同点”了。

 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首先关注“写了几条”“为什么有这一条,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再次指导学生“再观察一下示意图中冷暖锋的坡度”“示意图之外,书本上也介绍了一些冷暖锋的特征差异,可以补充到你的思维导图中”。

 交流之后,班中书写条数最多的小组进行反馈,并画思维导图。在反馈中,教师不断提问他们“这一点是如何得出的”?学生的回答极少出现“书上写的”,而是“看图”,并能说出如何从图上获取信息。经过学生自主的“思维碰撞”,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地理知识。

 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笔记结构化,把庞杂的示意图分解为有简单符号和文字并符合自己认知的思维图;“课堂活动单”上大量留白,为学生的创作留下空间。

 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地理多要素组合的时空及强弱变化,造就了冷锋暖锋天气的不同,培养了综合思维素养;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独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中激发潜能、在成果交流中探究事物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

 绘制示意图——难点突破,实践拓展,打造开放课堂

 活动设计:

 (1)在以下四幅图中,画出水平气流的方向,说明哪些是气旋,哪些是反气旋?你能否总结出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的特征?

 (2)实践探究

 【练习】:当13号台风(杜鹃)的中心位于广州以东100千米时,广州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练习】:台风中心位于A时,台北吹______风;台风中心移动到B时,台北吹______风。

 (3)拓展讨论

 大家“来找茬”:找出三幅新闻图片中不合理的一幅,说出原因?

 快速识别卫星云图所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说明原因?

 台风是一种灾害天气,有何危害,如何减灾?台风到来,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应对?

 台风有没有“温柔”的一面,也会给生活带来好处吗?

 课后搜索“天气图”“卫星云图”等,判读天气系统,预测其控制地区的天气状况。

 设计背景: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的阅读与绘制是教学的难点。复习课的目标设计需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原理,运用和解析地理现象。于是,教师设计了学生自己绘图的活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相结合。

 绘图及交流之后,教师又设计了情境化的“实践探究”。通过“练习”“思考”活动,学生亲身感知知识,不仅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情境。

 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课本上介绍了寒潮的危害与好处,那么台风是不是也有危害与好处?教师设计的“拓展讨论”丰富了学习素材,凸显了地理学科特点,更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及育人价值。

 实施效果:在地理活动中,学生各自绘制自己的气流图,要求保留制图痕迹,以便理解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关注知识习得的过程及细节。教师巡视绘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典型错误,让这些学生板演。板演结束,由其他学生找出错误,说明原因。找出错误后,学生自己进行修改。整个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然而,学习了理论后,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探究”却不一定能学以致用。不同学情的学生,理论用于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别很大。在讲解完“练习”之后,部分学困生也可以顺利完成“思考”。课堂活动设置有梯度的习题,是深化课堂活动有益的补充。

 学生对于拓展讨论涉及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不仅能迅速“找茬”,还能说明大家公认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均可以用“左右手定则”来快速判读不同半球的台风云图。在师生共同归纳和总结下,学生可以从监测预报、生态建设、防灾意识培养等角度说出台风防御的措施。

 学生在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目标:一是阅读台风云图,用左右手定则的方法判读云图所处半球位置,并通过区域比较,培养地理实践力与区域认知力。二是在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台风路径的变化,导致风向的变化,并从空间尺度理解地理要素的变化,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三是绘制气旋不同方位的风向,保留制图痕迹,以便观测思维结构,并能说明制图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四是认识自然灾害发生与分布的规律,形成对自然灾害的科学认识,树立科学的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提高生存能力。

 “创课·教学设计”案例征集

 有一种课叫创课;有一种设计叫课改立场。

 创课有多种形式:创设新理念、落地新教材、设计新教法、组织新教学、开展新评价、撰写新反思;创课是基于教师的独立思考,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

 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它的核心指向高质量的学习,围绕着学生学习而设计。

 课堂教学需要设计,有价值的创课首先从“设计”开始。改革新时代,如何坚守课改立场,以“设计”思维,为教学编制一份科学高效的方案?怎样从创新教学设计开始,改造我们的课堂,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

 《现代课堂周刊》特别发起百佳“创课·教学设计”征集活动。每篇教学设计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课堂流程、独特的设计思想、创新的课堂主张等;教学设计不超过4000字,征集活动8月30日截止,统一发送至121339364@qq.com,周刊将择优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