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拜物式读书

来源:中国教师报      浏览次数:3659


 近年来,似乎国人越来越注重读书了,各方有识之士都在不同场合大力提倡读书,不同层次的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善哉斯举!美哉斯事!我们教育界如今也感染了这股风潮,不断听说附近的某某学校开办了读书沙龙,某某朋友所在地区成立了读书会之类的好消息。看来,一个读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了。可是我还不免心怀惴惴,读书的黄金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我们还是看看领导和教师是怎么说的吧。领导们说:教师要读书,读书是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读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读书才能促进专业发展,读书造就名师……教师们说:同学们要读书啊。尤其是语文教师对着孩子面带诱惑地说:“孩子们要读书啊,只有读书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读书可以奠定你一生的发展基础……”可是,也有一些老师说:够了,我打我的麻将去!一些学生说:够了,我想睡觉!

 究其原因,无外乎我们对读书的提倡方向出了问题。这似乎是我们的老毛病。提到读书,人们总会想起古人的那三句“金玉良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种浸润着中国传统实用功利的读书态度,让我们的眼光永远盯着目标,只要目标合理堂皇,就可以忽视过程的重要性。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金钱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我们也一直处在读书“拜物教”中。

 读书其实是一个过程。培根《论读书》(实际上是《论学习》)开篇就说:读书足以怡情。这位深受英国理性实用传统浸润的老先生提到读书学习的时候,首倡的也是乐趣而不是实用。“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木心《文学史回忆录》)这种有趣、闲适、自由,才是读书的真实状态。

 而现实是什么呢?到书店看看,实体书店大厦将倾,一家接着一家倒闭,因为人们不喜欢麻烦,不愿意享受书店淘书的乐趣,而愿意以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书;偌大的图书馆中,图书室外的人比室内多;书店中人头攒动的地方是医药、幼儿、旅游和教辅专柜……我们太着急了,永远盯着目标。老子早就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可是我们哪里懂呢?

 中国人不是读书太少,而是读正经书太多,读“闲书”太少。“中国人不读书”也是个伪命题。中国人不是不爱读书,是不爱读看起来与自己关联不大的书。因此,一方面学生读课本教辅,教师读教材、教育专著;即使专家们提倡读名著,最后也依然落得与教辅一样的下场。因为它实质就是把本来兴味盎然的书籍变成教材,而毁掉一本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列入考试。另一方面,各方面又在合力打压闲书的生存空间。对于学生,看课外书是大逆不道;对于教师,不看教学专著是不务正业。本来大家都还有一颗向学读书之心——读闲书感觉有趣之余,我不妨读读名著专著——被你这样一搞,干脆我什么也不读了。

 呜呼哀哉!读书“拜物教”,你们的黄金世界,我不愿去。

 (作者杨赢,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上一篇:走出“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