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休眠的“第三只眼”
“老师,我在校时最难忘的事情是创作了版画!”这个发明于中国古时的艺术,深深印在了学生记忆中。
版画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带着好奇心走进版画室,看到满屋的木板、刻刀、胶水、油墨、机器等工具,好似即将开始一个好玩的游戏,因为他们都有过在墙壁和桌椅上刻字的“爱好”。
“我没带自动转笔刀,没办法削铅笔!”用惯各种高级转笔刀的学生面对版画室的普通铅笔刀,表现出没有耐心。在科技的支持下,学生慢慢失去了动手能力,但制作一幅版画需要几万刀的劳动量使他们热情高涨。
制作版画需要美术功底,学生连临摹都有难度,再加上不会从平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如何制作版画?我引导学生唤醒休眠的“第三只眼”,用心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生活变得鲜活起来:校园、家乡、田垄之间的美无处不在;校园建筑、夜读灯光、窗外村庄,甚至水果、昆虫、蜘蛛网,都蕴含着美感。
但是,学生创作的版画作品不一定是美丽的。
一幅版画上画满一张大大的脸,一只眼睛画成太阳,另一只眼睛画成月亮,嘴巴变成了鹅,头发画得像扑克牌中的“老K”。制作这幅版画的学生说:“我画的古怪性完全可以与鬼相比。”这个学生画的草图被同学笑话,而我却在学生面前对她大加赞赏和鼓励。在我眼里,她不仅能学画、能创作,还具备其他学生缺少的独特视角、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张“鬼画”后来被出版社选中,并公开发表。
创作吸引了学生,他们冲破思维定式,散发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气息。这种创造带来的快乐和意义,远远不限于一幅画本身。
与创作“鬼画”的学生一样,学生王远从“没有特长”到考入一流美术学院,寻找到了本该属于她的天地。
“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工作、是否与美术有关,那幅版画对我而言都是一个起点。”王远说。
作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我30年不间断在学校普及版画教学,当别人投入个人创作时,我用更多精力辅导学生。只要教师把“育人”放在心中,总是可以找到培养学生、服务现代教育的方法。
(作者韩名丽,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