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初”的第一步是适应
第一次坐在教室里上课、第一次写作业、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上体育课是否知道脱外套、放学老师交代了什么事情……懵懵懂懂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对上学的具体要求并不清楚,一切都需要从头学习。孩子的“学之初”应该怎样有个好的起步?不少家长为此操心、着急,有的家长甚至在头一个月焦虑得失眠,总担心孩子写不好字、达不到要求、比别人落后。
家长之所以焦虑,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开好头。概括起来,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是两个“不可能”(不可能考虑问题周全、不可能长时间专心)、三个“容易”(容易忘记任务、容易被打扰、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纪律”的表现,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而不是他们的缺点。
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况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现象,只需家长提醒引导,切忌看成缺点去批评。随着老师的不断要求、规训,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会一天天发展起来,这些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家长严厉地惩罚纠正,不仅效果差,还损害孩子上学的积极性,损失就大了。
1 慎提要求,不能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
不能从不同角度、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六七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所以一年级孩子刚上学时,凡事不可能考虑周全,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去做,只顾一心争输赢,常常忘记自己是在上学。
喜欢老师,上课也会和老师躲猫猫,躲在桌子下等老师去找他;想喝水了,还没下课就拿着水杯朝开水机那里走去;老师提的要求、交代的事情不一定能听懂,即使当时听懂了,回家就忘了;考试题里有“我有8本书,他的书比我多几本”之类的题,就有孩子对旁边的同学说“我有好多书,比你的多”,旁边的孩子不服气说“我比你多”,于是争执甚至打起架来……
一年级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很少,理解力有限,对老师的话经常是听到半句、丢了半句。老师说“写完的同学静息”,有的孩子课堂作业并没有写完也赶快静息,那种认真地把没做完的作业交上去的萌态,真是可爱得很。所以家长要把话说得具体明白,而且要知道孩子并不定真正听明白了。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缺点,不用批评,只需提醒、等待,随着每天都有的进步和变化,萌娃就会懂事很多。
在整个一二年级,家长都不能要求孩子想问题很周全、什么事情都要做得面面俱到。因为这不符合孩子的特点,而且他们也根本做不到。
另一个“不可能”是专注力不可能持续稳定,因此家长提的要求不能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一年级孩子专注用脑听课、写作业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孩子即便被家长强迫坐在书桌前一个小时,也不可能专注学习一小时。一次家长会上,一个男孩子的父亲说,20以内加减法共30题,孩子做了一个小时,但“我不管他做多久,反正得给我做完才准许出去玩耍”!这个父亲坚持“学习第一”“先写作业后玩耍”的原则,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有效学习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孩子只能边玩边做,学习效率反而大大降低,还养成了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有位数学老师建议家长要学会把“写20分钟作业”改为“做30道题”,把注重时间长短改为注重提高效率,要求孩子凡学习就专心学习、玩就尽情地玩。合理用脑、有效学习,才是学习好的核心能力。
2 耐心引导, 提前培养任务意识
一年级孩子往往“任务意识”淡薄,很多班主任都会提醒家长说:“你们要有耐心,孩子还小,记不住事情是正常的。”很多孩子还记不住老师的要求,甚至完全不懂老师的指令是什么意思。
有个男孩子到操场做操,头一天老师编好全班站队的位置,要每个孩子记住自己站哪个位置,可是第二天他就忘得干干净净,只好站在队伍的最后面。老师就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编好的位置,告诉他记住前面、后面分别是哪个同学,可是第三天这孩子还是站在最后。老师只好再次牵着他的手带他去站好队。做操的站位都需要老师一次一次地教,何况比这个复杂得多的听课、写作业。
有位家长问孩子有没有作业,孩子一脸茫然,可见根本就没懂老师布置作业是怎么回事。也有孩子没把作业、考试看成任务,而当成了玩耍。考试做完题,就把试卷折成飞机玩,对着纸飞机哈一口气掷出去。其他孩子一看也都高兴起来,也要拿试卷折纸飞机。监考老师赶紧叫全班静息,告诉孩子们考试的试卷不是用来玩的。可见在孩子的意识里,学习与玩耍差不多,还没有形成有关上学的“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是一年级新生跟上学习进度的重要保证,培养起任务意识,才能保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任务意识应该在学前就开始。一种方法是把简单的、容易记住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完成,交给孩子一份能胜任的责任,比如给金鱼喂食、给花浇水、按时打开信箱取回报纸杂志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记住自己有任务,到时候要去完成,逐渐就有了任务意识。
另一种方法是让孩子记住一件事情或一句话,到什么时候要提醒家长。比如“星期六妈妈要给外婆寄东西,妈妈担心忘记了,你帮妈妈记住”“爷爷晚饭前要吃药,你记得提醒爷爷”。提醒一两次,孩子就记住了自己有任务要完成。
第三种方法是在孩子会识字、写字以后,可以教孩子把一周要完成的任务记在一页纸上:几点喂鱼、周六提醒妈妈、自己哪天要值日等,效果非常好。当然,方法不止这几种,家长可以创造性地想出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3 创造宁静氛围,建立学习自信
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心思稚嫩,一年级孩子容易受外在的影响,稍有动静就不自觉走神,思路也跟着去了,所以在纪律方面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容易受干扰是年龄特点,男孩子更突出。上课时老师说上次打预防针大家很勇敢,有几个孩子就挽袖找针眼,互相帮着找,还说“你哭了,我没哭!”越说声音越大,老师提醒后才又认真听课。
写家庭作业时,电视、电话、大声说话都会干扰到孩子,为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给孩子创造适宜学习的家庭气氛。
一年级孩子还有一个“容易”,是容易不自信。刚刚上学,在陌生的环境里容易紧张不安,不知道怎样做才对,如果没有做好老师的要求,就很焦虑、害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错。有时老师还没说什么,有的孩子就哭起来;也有不止一位家长说:“批评一句就哭,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敢说了!”“一说就要哭,不说吧,孩子得读书考试,不知道怎么办。”
六七岁的孩子特别需要家长的温暖鼓励和耐心教导。有位家长说:“孩子写作业,两遍不会,我就控制不住火气往上蹿,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本来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家长怒气冲冲地指责、埋怨,孩子会非常惊恐,心想“上学怎么是这个样子啊?”更不知道该怎么写作业了,有类似几次遭遇,孩子就会害怕写作业。
4 起跑慢几步,不影响最终的胜负
孩子刚上学家长就开始焦虑,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可能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关。担心引发焦虑,孩子作业写不好又印证了家长的担心,于是将焦虑朝孩子发泄,弄得全家紧张不安。
其实,起跑线上不存在输赢,跑到终点线才能判定输赢。中小学一共12年的基础学习犹如马拉松赛跑,在起跑线上慢了那么几步,对最终的胜负几乎不存在影响,家长不要被这种说法误导。
据心理学研究,孩子的自我发展在六七岁阶段速度最快,比中小学其他任何一个阶段发展都快。自我发展主要是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学习等能力的发展。孩子刚刚才上学,若是因为字写不好、题算错就听妈妈说自己很笨,他就不会有自信,自我发展就不好。
所以在起步阶段,家长要维护孩子的自信,鼓励孩子对学习有信心。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笨,家长就要打消孩子的自卑,对他说:“你才刚刚开始上学,都是从头学,只要认真努力,肯定能学好。”
总之,整个一年级孩子都是在起步,带着懵懂幼稚的萌态,一切从头开始学。听不懂、记不住、写不好,都是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缺点。他们最需要家长耐心的鼓励和等待。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适应角色转变,调整好心态,做好“耐心、再耐心”的心理准备。耐心了解孩子的特点,耐心教孩子怎样听课、写字、算数,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作者赵石屏,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